第23期公务员班 程奇耒: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文: | 图: | 部门:学员工作处 丨 签发人: 丨 发布时间:2018-11-20 15:53:43 丨 点击数: | 来源:本站原创近期,我读了2018年4月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一书,该书分四个专题,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四百五十段有关国家安全方面的论述,第一个部分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总论,从宏观的角度论述了今天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意义及其丰富内涵,回答为什么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什么地方。第二部分是“维护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具体阐述如何维护国家安全问题,书中列举了12个领域,范围非常广,比如有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一共12个方面。这个部分在这本摘编里占的篇幅非常大,实际上是这本摘编的主体部分。第三部分是讲“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阐述全球安全观。第四部分“走和平发展道路”,阐述为了更好维护全球安全,中国提出的有关理念和主张。该书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实质,成为了系统性学习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书籍。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按照总书记话来说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具体来说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将今后的形势说得很透彻:今后5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4月16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设国家安全道路。在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的总方针,全面系统的推进国家安全工作。
现阶段,中国处在历史的机遇期,也面临巨大外部压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长期视中国为其世界霸权体系的头号挑战者,在外部给我们制造了巨大的压力。今年发布的美国《国防战略报告》中,美国政府将中国、俄罗斯与美国的国家间战略竞争作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关注,首次超过了“反恐”。美副总统彭斯于2018年10月4日在哈德逊智库的演讲中对中国的政策进行多方指责,称“中国应把握机会,彻底改变自身行为,避免与美国爆发冷战”,此次演讲被很多媒体称为“新铁幕演讲,极有可能发展为中美全面对抗的标志性事件”。美国现任总统更是不惜与中国全面开展贸易战,打压中国崛起。美国近期突然退出了多个国际组织,其深层次的目的并不是像特朗普所谓:“美国人优先”,将美国带回20世纪30年代的孤立主义中,而是妄图以其军事和美元为后盾,胁迫其他国家退出没有美国参与的多边国际组织,重构一套新的适合美国人利益且不包括中国的新的国际间组织,达到重构国际秩序的目的。从而排挤中国,挤压中国的生存权利。
十八大以来,在对外问题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深厚的政治韬略,数次化解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其代理人对我国家安全进行的挑衅:在南海,通过填岛,设立三沙市等组合拳方式稳定了南海局势;在东海,通过长期斗争实现了钓鱼岛巡逻常态化;在南亚次大陆,成功化解中印边境冲突,缓和中印两国关系;在北方,与俄罗斯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7年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俄关于当前世界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合作关系更加牢固;在半岛,促进了南北双方的关系缓和,稳定了东北亚局势。地缘政治环境空前稳定,提升世界对中国崛起的信心。但同时也引来美国的警惕,美国发现以前以代理人来围堵中国的办法已然失效,选择自己赤膊上阵,从幕后走向了台前,与中国打起了贸易战。
贸易战已经打了接近半年,在初期,很多民众对与美国对抗没有信心,对未来持消极情绪,包括前段时间所谓的知识分子和高级管理人员也都有类似言论:认为中国过早的放弃了“韬光养晦”的国策,引来了与美国的全面对抗。这种思想是极为错误的,回顾历史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的对抗都是从新兴大国将强未强开始的,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来看,与美国的对抗是历史的必然,不会因为我们继续韬光养晦就不会发生。
在我看来,中美双方的矛盾冲突不可避免,美国始终会以各种理由阻止中国的崛起,以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中国人民需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来面对残酷的中美博弈。但我们也应当足够的自信,相信中国一定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明确的提出了四个自信,这四个自信可以成为我们有力的思想武器:
首先,道路自信。我们要坚定相信社会主义道理要比资本主义道路优越。社会主义道路将人民的福祉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人民幸福,百信安康,民众对社会主义的支持要高于资本主义道路,意识形态的稳定性比资本主义优越。西方国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每当经济危机发生时,马克思主义的幽灵在游荡,也可以印证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其次,理论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理论,是新时代特色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明确了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和路线图,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思想理论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理想信念上具有坚定性。我们共产党人的思维和行动都应该按照该思想指引的光辉未来前进。反观资本主义国家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集中表现在其制定的政策的持续欠佳,以应付任期内的问题为主要思考着力点,缺乏完整性和长期性。
再次,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结合催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文化渊源留长,从来没有断层,其中的坚韧、团结、奋斗和人文关怀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迸发出了顽强的生命力。20世界80年代以来,我们以“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的豪情完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100多年的才走完的路,现在更以蓬勃的姿态打响全面建设小康的攻坚克难之战。这样的事业只有中国人敢做,也只有中国人能做。所以中国人要对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持自信,坚决摒弃“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歪风邪气。
最后,制度自信。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性,中美博弈是综合国力的博弈,也是社会制度的博弈,谁能够更长久的保持内部的稳定,决定着最终的成败。中国的社会制度:对内,能够更好的调动社会资源,保障国家稳定,能够更好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对外,中国积极倡导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把全世界看做一个整体,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反观美国,内部反对全面贸易战的声音此起彼伏,对外仍然坚持“弱肉强食,丛林法则”那一套,在世界上树敌无数。
聚焦此次中美贸易大战,从战术、战役、战略三个层面来分析,我觉得美国都必败。
战术层面:美国选择了中国强势项目对外贸易作为突破口,企图以高额关税遏制中美贸易顺差,但从贸易战开打的半年的情况看,美国完全没有达到其目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8年秋季)》的报告显示中国对美国出口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增长。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国进出口3.06万亿元,增长6.5%,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3.8%,美国仍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2.27万亿元,增长 7.4%;自美国进口7981.3亿元,增长3.8%。
战役层面:美国发现现行国际秩序不能有效的维护其霸权地位后,选择退出二战后自己一手主导建立的国际秩序,妄图重新构建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国际秩序。此种做法会给中国带来了巨大机遇,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美国退出国际组织后将接替美国主导更多国际间协作,掌握更多国际话语权,推动国际间公平正义。
战略层面:美国实行丛林法则,零和博弈的原则,对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压迫和剥削,将美国的问题转嫁到其他国家,正在逐步失去国际信任。反观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会议上大声疾呼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动全球化,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富裕,在国际合作中本着合作、共赢的态度。其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战略层面上美国完全落于下风。
总之,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和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给我们带来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与美国博弈大战中,我们要坚定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坚定必胜信心。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持续繁荣,为中国之崛起而不懈奋斗,我相信中美博弈的胜利最终会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