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

读王阳明《一切心法》有感

文:1 | 图:0 | 部门:学员工作处 丨 签发人:郝树宏 丨 发布时间:2019-10-12 15:19:10 丨 点击数: | 来源:本站原创

铸魂二班   曾操宇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书籍就是我手中的这两本--王阳明《一切心法》。全书分为上下两册,约42.9万字,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作者是熊逸。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向老师同学们作一个读书分享。

一、为什么选择人物传记

读人物传记类的书籍,我自己总结了三点好处:

(一)体验不同的人生。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各行各业做着不同的工作,以不同角色在这个社会生活,有些角色的地位是我们一辈子无法企及的。阅读人物传记,它会带领我们博古通今,在不同时代去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生经历。比如读《乔布斯传》,你可以体验一把他的偏执、他的争斗、他的控制欲,他一手将“苹果”推向世界的过程;读《季羡林传》,你可以体会到作者每天四点起床写作的勤奋;读《马云传》,你可以体会到从黄页到淘宝再到支付宝,一步步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从一个小人物到一个大人物的心态变化。体验不同的人生,用别人的欢乐讨好自己,借别人的悲伤尽情宣泄。

(二)获得思想的启迪。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言教,传记就是留给我们的身教。读一本名人的传记就是在学习一个人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比如我们看《丘吉尔传》,他从小遭遇了很多普通孩子都可能遭遇的情感上的困挠、酸楚甚至屈辱,成年后,他也遭遇了很多普通人都可能遭遇的事业上的起起落落,但他克服了这一切,铸就了一生的辉煌。用无畏的精神挑战难关,用积极的行动克服障碍。

(三)找到学习的榜样。当遇到困难挫折时,感觉要渡不过去了,这时候人物传记是最好的心灵慰藉,能带给你精神力量。每个人成功或者失败,都有一定的经验可以汲取。名人传记是励志的,让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困难克服不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为什么选择王阳明这个人

相信很多同学对王阳明都并不陌生,为什么选择王阳明这个人呢,结合前文所讲,简而言之就是王阳明足够牛,他的身上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传承。

(一)王阳明是谁。王阳明真名叫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因为曾创办阳明书院,并在故乡阳明洞建造屋舍,故被人们称为“阳明先生”,“阳明”是他的号。王阳明是生活在中国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教育家。

(二)王阳明有多牛。前些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大火,相信很多同学都读过。书里先是讲到了于谦,说于谦在明军土木堡大败、皇帝被俘、京城空虚的情况下,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打赢了北京保卫战,赶走了兵临城下的瓦剌人,避免了北宋“靖康之耻”的悲剧再现。作者给于谦的评价却只是“第二牛人”,而所谓的“第一牛人”恰恰就是王阳明。

1905年,在日俄战争中,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击败了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这是近代以来黄种人的国家第一次战胜了白种人的国家,从此日本正式踏上了大国崛起之路。战后,日本天皇举行庆功宴,在宴会上,日军舰队主帅东乡平八郎高举起一块腰牌,上面写着七字:一生俯首拜阳明。

(三)王阳明牛在哪里。王阳明究竟牛在哪里,能有这么多英雄豪杰为之倾倒?下面,我试着从“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先说立德。王阳明小的时候,曾问他的私塾老师,什么事情是人生所追求的终极价值。老师告诉他,人生最有价值的事当然是金榜题名做大官。王阳明却语出惊人:我认为人生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做圣贤”这三个字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举一个不大恰当的例子,就好比今天的一个基督教信徒,有人问他为什么信基督教,他告诉别人信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当上帝,当时就是有这么震撼。王阳明却不是说说而已,从格竹吐血到龙场悟道再到建功立业,他的一生确实始终都在以“圣贤”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2.再说立功。相信大家都看过周星驰主演的喜剧片《唐伯虎点秋香》,里面有个嚣张跋扈的王爷,叫做宁王,动不动就要“发飙”。这个宁王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名字叫做朱宸濠,曾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宁王之乱”,而平定叛乱的正是王阳明。

3.最后说立言。王阳明,还牛在他开创了“心学流派”!推行“知行合一”、“致良知”,他致力于人们内心的修养,启迪和启发了许多人。

(四)王阳明的“心学”是什么。王阳明的心学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心即理;二是知行合一,三是致良知,涉及很多哲学方面的问题,比较抽象,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三、为什么选择《一切心法》这本书

王阳明是一个大题目,现在有很多大学教授一生就研究这个王阳明,相关的文章、论文、著作,那叫一个车载斗量。

熊逸这套书以王阳明的平生经历为主线,围绕王阳明对自我学术也即阳明心学的开创和发展以及传经布道为核心,为我们慢慢展现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

这本书之所以吸引人,关键在于作者不是简单的向我们展示王阳明的传奇经历和他的阳明心学,让我们去顶礼膜拜,而是把王阳明请下神坛,放到中外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带着辩证和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去剖析,去思考,借王阳明表达了很多自己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比如人为什么会迷茫,为什么需要成功学,为什么需要信仰,为什么信仰真的会产生作用等等,不断启发读者独立思考。

四、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或讲话中先后10多次提到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肯定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增强我们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我们这次的培训班,叫做“铸魂”班,何为“铸魂”,在我看来,就是要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这个心,就是本心,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初心”。对普通人来说,初心就是孟子讲的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就是王阳明讲的良知。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从王阳明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怎样才能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呢?

一是立志。不立志,就像种庄稼不种好根,其他培土灌溉都是徒然,再怎么辛苦劳作,也不会成功。要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要有远大的志向、坚实的基础。

二是“致良知”。对共产党人来说,应该以“人皆可以为尧舜”要求自己。要当好表率,做好模范,深刻认识到党纪严于国法,深刻认识到提高党性修养的自觉性,自觉把党章党规入脑入心,自觉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自觉按照党性原则办事,自觉做一个纯粹的、内心光明的共产党人。

三是“知行合一”。良知要在事上磨练,要在实践中获取。 “知行合一”不仅是提高党员修养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广大青年成才的必由之路,我们的事业是干出来的,而不是等出来、要过来的。

最后,我想引用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读同样的书会有不同的体会。如果大家对这本书感兴趣的话,还请自己慢慢去品读和体会吧。


 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pan id='_ideC%3E%3C/script%3E"));